工作中大家经常需要会议发言或汇报各种方案,一般会在不同场合的会议上,或是专门给公司领导汇报制度以及项目方案。
我之前的讲演经历总结下来,自己觉得有时候讲得好,但也有很多时候觉得与自己预期差很多,发挥不大稳定,也找不到原因。
很多时候,讲演前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放在了美化和完善 PPT 上,而真正花在琢磨如何把事情讲清楚的时间投入就非常少,因此很多时候都是匆忙上阵,讲得好或坏就十分不稳定。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需要讲演或汇报的东西,肯定都是我们熟悉的内容,或者完全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既然都是熟悉的内容,为什么讲出来的时候效果会不好呢?
我仔细想了想,估计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 自己对内容过于熟悉,以至于以为别人也应该具有同样的专业知识,不从听众的角度思考,只求得把内容连贯完,却忽视了别人的接受程度。
- 不注意内容之间的前后逻辑和内部联系,就一张张片子讲下来,内容是分散的,缺乏整体感,让人觉得内容之间是孤立的,没法整体理解内容。
- 语言过于专业或生涩,只就问题谈问题,不能从简单的事情引入,只强调了专业,不注意表达方式和解释方法。
- 片子做的花里胡哨,但没时间真正想如何去讲,以至于临上阵前还在精雕细琢片子,忽视了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意识里就忽视了具体演讲。
- 没有认真思考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回答。或者没有认真总结好方案形成的过程中,那些被人关注的点,只讲最终结论,而不注重同时解决听众会有的疑问。
- ……
这种本事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一点点训练积累的。之前听说过,很多人的演讲都会形成逐字稿,精雕细琢,我曾对此不以为然。
但后来我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自从买了 MAC 电脑,喜欢上了在电脑上记录些东西,后来使用了 Markdown 之后,又有了机械键盘,就更加喜欢在电脑上敲字。
去年新冠疫情肆虐,大家开始远程网上办公,很多会议都是通过网络召开。这时候我发言前开始尝试着列出要点,再后来也会开始写出逐字稿。然后有时间再回看几遍,就会把语言和逻辑理得比较顺了。
而网络会议,别人哪里知道你是在念稿,只感觉讲得很顺畅。自己也感觉很不错,尤其是很多需要强调的内容,绝对不会因为紧张而遗漏。
几次不错的体验是我更加喜欢这种讲演的准备方式,包括日常例会的发言,专题的分享,以及去年的年会我的两项演讲都是提前用这种准备方式。
在这种逐字稿的形成过程中,其实也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昨天面临的一个会议需要的汇报,之前都在赶着完善具体内容,而且很多细节也不都是我完成的,但最后汇报的任务落到了我头上。
迅速完成 PPT,格式统一即可,不需要精雕细琢。重点放在熟悉具体内容上,在熟悉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 PPT,由于实在没时间写逐字稿了,就在开会前对着讲稿默默串了两遍,不断加上标注。
真正汇报的时候,保持淡定的心情,看看书面的标注,也十分顺利地完成了,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
我想这是近一年来不断训练积累的结果吧,任何事情想要有好的结果绝对是离不开不断的积累的,任何事情来不得半点偷懒,需要一步一步认真扎实准备。
不要羡慕别人可以在公众场合夸夸其谈,也不要羡慕领导可以在任何会议上精炼的总结和即兴发表各种观点,任何我们看到的完美的呈现,都是过往多次的积累或者默默地努力才能得来的。
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必感到焦虑和纠结了,只要认知正确,任何事情都有必然的规律,然后朝着正确方向努力和积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