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游感 4:美食篇

2025.04.20

旅游总是和美景、美食相伴的,这可能也是旅游的最直接目的。

日本的饮食文化,从历史渊源上来讲,和中国美食是一脉相承的,但也发展出了自己的很多特色。

作为旅游者,很难品尝全部的美食,只能挑选有特色的、或者自己觉得特别的食物体验。但更多时候,因为社交软件的兴起,人们习惯于查找攻略,探索网红店,最终是否品尝了地道的特色美食,还是被商家买的网文忽悠了,这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有了自己区别以往的体悟,其实就是一种收获。

这次住的酒店没有早餐,但是提供了齐全的炊具,所以我们也体会了自己做饭的乐趣。当然,便利店里提供了各种便当,稍微加热即可,有点类似中国的快餐,但是我觉得照比国内的大厨水平还是差了不少。我们也尝试自己买了一些食材,比如挂面、新鲜的牛肉、鸡蛋、青菜等等,不得不说这里的食材还是很棒的,应该比国外好很多,感觉特别新鲜,尤其是煮的牛肉又嫩又香。

上一次来日本,我忘不了的是当时吃过的烤鱼饭套餐,于是第一顿正餐就找到了这样一家网红店。当天来到这里时已经比较晚了,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应该是排队的,但没有工作人员引导。过了一会儿,我们才弄明白,要首先在门口的一个小本子上登记自己的信息,相当于排号了。

终于等到了位子,是一个长条桌的两个位子,桌子上有个 Pad 自助点餐,虽然都是日本字但是有图片,点菜相对简单。这次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烤鱼,而是那一杯凉凉的生啤。可能是饿了、渴了、累了,反正喝到第一口啤酒时,感觉浑身舒爽,这也导致在日本的这几天,只要是去餐馆吃饭,总是少不了要点一杯生啤,不过那味道确实不错。

相比较起来,烤鱼其实很一般,味道中规中矩吧,基本上以后不会特意来吃了。

第二顿需要解锁的是「一蘭拉面」。日本的拉面也算一个特色,这个面馆在网上的口碑不错,事实上我看来这里排队就餐的也有很多下班之后的日本当地人。面馆是在闹市区的一个地下一层的位置,来到这里时,排队的人员已经从地下顺着旋转的楼梯排到了地面。

终于进入餐馆,但并不是直接就餐。顺序是这样的,进入餐馆只是获得了点餐的资格,工作人员给了一张纸,要自己定制各种规格,比如辣度、葱花量、蒜末量、香菜等等,长长的两页纸,只为这一碗面。

餐馆里面的餐桌是类似酒吧的吧台,沿着房间四周围成一圈,每个人有一个独立的隔断。在吧台桌的对面,有一个竹帘子,里面有工作人员,为你提供服务时,才会打开帘子。比较有仪式感的是,服务人员上面时,先将面举过头顶,然后再放到你的桌子上,让人有种对食物的敬重之情。

拉面的味道确实不错,就是量少了点,如果是特别饿,一碗肯定是不够的,对于游客来讲,重要的是体验吧。

第三顿正餐,我们是在一个大型购物广场里,我们要解锁的是鳗鱼饭。这是一个比较高档的餐馆,看价格就知道,确实很贵,让人有点肉痛。这里的服务员态度不错,但就是只会日语,无法沟通。最后点了两份鳗鱼饭,味道还可以,就是量太少,价格太贵了。

第四顿记忆深刻的饭,是寿喜烧。在大阪,很多餐馆是需要提前预约才能就餐的,我们也想体验一下服务是否会有什么不同。在 Google 地图上搜到相应餐馆后,就有预订页面,填入相关信息,选择预约的时间段就好了,我们提前一天做了预约。

第二天我们去了很多景点,时间很紧张,我们记得预约的是晚上 7 点钟的位置,可是第二天要去的时候再查看,变成了 6 点钟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差的原因。虽然肯定赶不上了,但我们还是决定试试运气。

到了餐馆,需要提供预订信息,我们解释了半天,才算沟通明白,不过餐馆已经满员了。我们也看到几个没预约的中国人来吃饭,被工作人员直接拒绝。好在我们预约过,虽然过了时间,工作人员还是让我们等候,安排了一桌。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推拉门,长条桌。这里的价格不低,我们要了一份经典套餐,两杯生啤。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食材,一些牛肉片,四个鸡蛋以及一些青菜。结果结账的时候折合人民币 600 多元,我们还以为听错了,这钱花的有点肉疼。

其实这家餐馆环境一般,味道还可以,主要得益于食材不错吧。我看墙上好像有什么大众点评的牌子,我想这大概又是一家宰杀中国人的餐厅。

于是,最后一顿正餐我们选择了一家口碑很好的小店,特色是「大阪烧」,来大阪总要吃上一顿吧。这家店的位置挺难找的,基本是在一个小巷子里,来这里吃饭的有当地的年轻人,对于我们到来还觉得惊奇。

经营这家店的是一对老夫妻,店面很小,一共也就四张桌子。我们稍微比开门时间晚去了一会儿,结果满员,只能等待。而且只能到店外的路边等,结果当时天空又下起了雨,这顿饭吃得还真是不容易。

终于进屋坐下,在外面冻的瑟瑟发抖的我们也终于暖和了一下。店里老先生负责做菜,老奶奶负责当服务员。其实,大阪烧也就那么回事儿,我感觉就是煎鸡蛋上面煎肉饼、鱿鱼、金针菇之类的,味道也一般,远不如咱们的小烧烤好吃。

在日本最后一餐是最后一天去机场前,逛街累了,正好看到一家吉野家,想想这也算日本特色吧,在国内吃吉野家的肥牛饭感觉还是挺好的。这家吉野家有点类似我们国内的自助称重快餐,流水线作业,选完结算。肥牛饭是很小的一碗,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还不如国内的快餐好吃。

说到此次旅游中的餐饮,最后说一件印象挺深刻的事儿。最后一天,下起了雨,有些阴冷,我们在外面逛街。口渴了,特别想喝杯热一点水。但是,不像国内,餐馆里基本都是冰水,想要杯热水都说没有。

我们到了一个便利店,鼓足勇气问店员用没有 Hot Water,店员指了一下对面。我们按照指引,看到是一排卖水的冰柜,觉得可能店员没听懂,以为我们要买饮料。结果,我们靠近这个「冰」柜,感觉暖暖的,伸手一模,原来是「热」柜,里面的饮料都是热的。

我选了一个金属瓶装的咖啡,都感觉有些烫手。付完款出来,在寒风中拧开瓶盖,香喷喷热热的咖啡进入体内,一股暖流,瞬间感觉被治愈,人间值得!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