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谈谈本次大阪旅游的总体感受。在日本体验当地人的社会生活,给人最强烈的一个感受就是——秩序感。
从飞机落地开始,就开始步入日本人的生活秩序当中。任何事儿,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有排队,很少见到有人不守规矩,如果有,大概率不是日本人。
从飞机场出来,上了地铁,我就被地铁上的安静气氛所折服,甚至有点不安。虽然,机场上来的大部分是外国人,但也自然而然地开始遵守日本社会的规则。
途中,陆续上来一些本地居民。一个小学生和他的妈妈,孩子很小,但是穿的是短裤长袜,日本小孩真是从小就这样冻出来的坚强意志。某站,上来一个日本男子,工人模样,瘦小,但是很精神,穿着蓝色的工作服,背着工具箱。虽然是比较底层劳动人民的打扮,但是看起来并不廉价。
在日本,基本上没有看到很胖的人,除了在一个饭店门口看到一个应该是相扑运动员的人。大部分日本人好像身材管理得都不错,个头虽然不高,但不油腻。年轻男孩还是追逐潮流的,会打扮得不像传统的日本人,女孩子则相对还是保守一些,比较安静。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们习惯排队,先下后上,需要别人让开的时候还会礼貌地行礼。在上电梯和楼梯的时候,大家自己排成一排,很多时候都是靠左。
都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会活得比较压抑,我也确实很少在大多数日本人脸上看到笑容。我看到一些中年的上班族,穿着西装,中分头,很传统的样子,严肃木讷。我也看到一些年轻的女服务员,在上司训话时,不住点头称是的样子。不知道他们在工作场合以外的地方,是否可以放松一些?
日本人的这种秩序感是从小培养的。有两天我出门比较早,从地铁站里出来上学的儿童,统一带着小黄帽,都是自己排队从楼梯上靠左走上来。在奈良的乡村田野,正好赶上中午学生放学,即便是在回家的乡村小道上,学生们都是自觉排成一排走路,虽然也会说说笑笑,但基本的秩序感还是不少的。
酒店的楼下马路对面正在建房子,但是我很少听到像国内一样建筑工地的吵杂声,也没有见到像国内建筑工地到处飞扬的灰尘。日本的房屋建筑技术比较先进,大部分都是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在工厂生产好后到现场基本上就是连接和组装,并不是像国内一样搞那种钢筋混凝土砌砖的模式,所以安静、卫生,并且效率高。
我看到日本很多房屋都比较标准化,无论是在乡野一栋栋独立的房子,还是城市里的多层建筑。颜色不是那么艳丽,但是整齐、干净,也比较统一。
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尤其是古城京都有很多寺庙。我这次去了永安堂,瞻仰了回首佛。这里很安静,游客很少,且 90% 以上的游客是欧美人,并且在京都的其他景点也是欧美人居多,大街上到处都是穿和服的外国人,样子有些可笑。看来,欧美人旅游更喜欢体验不同的文化,而我们国人更喜欢美景和美食,以及购物。
这次旅游让我最开心的是,在最后一天,我们在大阪著名的商业街「心斋桥」闲逛,我接到了老同事的电话。他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机会,而且可能性比较大,也是我比较心仪的岗位,令我十分欣喜。看来,人还是要经常出来走走,因为总在一个地方待着,气场都凝滞了,很难有新的变化和转机。而出去走走,有不同的气场,人的运气也会随之变化,好运可能就伴随而来,也许这也是旅游的重要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