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写字

2022.12.28

前一段时间,得到上推出了一门「中国书法通识」课程,我购买了,截止到昨日,算是陆陆续续听完了。课程介绍得挺全面,也让我提高了一些对于书法的认识。

对于中国的文字我一直非常喜爱,大概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首次接触了毛笔,并且跟着老师学了一、两节课,算是有了一点概念。

上小学时,在五、六年级是有写字课的,不记得上课时间是否被其他科目占用了,但是有一个临摹本是需要完成的。有空心的填墨,也有只有字的骨干需要写成毛笔字的。那时候,好像好多同学都是拿硬笔去描的,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书法的知识。

由于自己对于汉字的热爱,在假期时就很热衷于练字,但往往也就是开头几天写几个,后来玩着玩着就忘了。

那时候盛行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字帖,我也买来看过,觉得那种拐弯的字体不是特别好看,也不实用。还记得那时候有一本「中国硬笔书法」的杂志,我经常买来看。

爷爷那一辈写字应该是从毛笔用起的,所以他们写毛笔字就非常自然。有一年暑假爷爷在我们家住,我新学期的课本包好书皮后,都是请爷爷在上面题写书名和姓名,我很喜欢爷爷那种字体,是一种有骨感的美。

虽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练就童子功,但由于一直关注、热爱写字,不自觉也学了一点点章法。高中时候,班上有个学渣,是被老师安排在讲台旁边小桌位置的那种,在别人都看不起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位兄弟的字特别好。于是就和他交流,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给我讲了一个字「是」,说是他家挂历上的,写得特别漂亮,笔划看起来松散,但是重心很稳。

到了大学,认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通过写字。那是在新生入学培训的无聊时光,看到一位来自山东的同学在纸上写着什么,那字体我甚是喜爱,于是搭讪,成就了一辈子的友谊。

大学里有各种协会类型的民间组织,我也加入了一个书画协会,但是那都是学生会干部混资历的地方,没有锻炼到什么。大学时偶尔在午饭后描几个毛笔字,也始终没有坚持下来,没有什么成就,只是在另外一个协会写海报的时候涂抹了一番。

人们都说,「差生文具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自己写不好字,就经常会怀疑是不是没有一支好笔,于是这些年来买过的笔无数,可是也没有什么长劲。

最近,我越来越觉得楷书之美,特别羡慕那些写出来的字和印刷的一样的人。于是,几个月前上了几节免费的书法课,学了点皮毛,但终究毛笔这个东西用得少,感觉很难驾驭。上个月又学了一个免费的硬笔书法课,虽然是针对小朋友的,但是我还是学到了一点东西。

之后我买了本字帖,准备没事好好写写硬笔书法。有时候在晚饭后,有时候在公司闲暇时,虽然写得很生硬,感觉拿着笔一点不自如,但有时候写着写着还是挺开心,偶尔也能体会到专注一件事情的快乐。

方建勋老师在「中国书法通识」最后一课,讲到创作时,这么说:

古人临帖和创作是同步的,甚至连“创作”这个概念都很淡薄。他们小时候要临帖,同时也要创作,比如作文就得自己书写。成年之后,还要临帖,同时也要应付各种公私场合的日用书写,也相当于是创作。正是因为每个读书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即便不是名家,一般人的书写水准也是不错的。
 
今天情况不同了,毛笔的使用不是那么日常了。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当代人如何能更好地去创作呢?
 
古人的经验,至少有三点,对我们有启发。一是多多使用毛笔,努力让毛笔变得像筷子一样亲近自己。二是临帖不可少,不管到哪个阶段都要临帖。三是临帖与创作可以同步进行的,不用等到临帖临了五年或十年之后再开始创作。

虽然他是告诉我们如何练习创作,但是解开了我的一个心结。我们看古人的毛笔字那么随性自如,是因为他们每天的书写工具就是这个。而现在,毛笔已经离我们太远了,不可能每天用毛笔写字,甚至写字都很少了,都是用电脑代替。所以,作为这个年纪的我,再去从头学毛笔字,确实会感觉有些痛苦。而如果写硬笔字,我还是可以坚持的,平时写写日记或开会做个记录什么的,还是习惯用手写的。而且,硬笔字写起来方便,也实用,写好了一样好看,也不逊于毛笔字。

所以我想,我会继续坚持写钢笔字,可以临帖,可以描写,只要自己开心,只要能看到一些进步就好。至于毛笔书法,懂得欣赏,能感受到其中之美也可以了,不必要强求自己一定要拥有这个技能。

想明白了一件事儿,就去除了心中的纠结,无论是书法,还是写字,自己喜欢就好,哪怕是在电脑上敲字,选择一个喜欢的字体,设置好看的排版格式,不也是一种书法之美的体现吗?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