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解

2025.07.14

中午十一点半,是公司里午休开始的时间,也是打工人可以去食堂吃饭的时间。

公司所在的这个办公楼,里面办公的人很多,食堂也有两个,分别在两个楼层。同时,公司的楼层比较高,要想到食堂或者下楼到外面吃,还需要中转一次电梯。于是,想去吃饭的话,至少要排两次队。一次是排中转电梯,一次是在食堂。

中转电梯有三部,去食堂和下楼都需要,可是在高峰期的时候根本不够用。早上上班时间还好一点,人比较分散,而中午下班时间段人就比较集中,所以要排很长的队。

我第一天上班的时候,还没有办好餐卡,只能下楼去外面觅食,当时对公司的情况也不是很熟悉。我下到中转层的时候,看到巨长的队伍,恍惚间我以为人家在排队去食堂,觉得我不需要就径直走到下一个电梯旁。正好电梯来了,我就上去了,结果后面的人按队伍依次进来,我当时倍感羞愧,但也只能厚着脸皮待在里面了。

人多的时候,排队等电梯的景观确实有点夸张,队伍排了很长,然后又折了回来,甚至电梯里的人都出不来,电梯间密密麻麻的全是人。

好不容易随着人流一步步进了电梯,到了食堂又要继续排队。食堂里排队更是夸张,长长的队伍,也是要折回一个弯儿,一点点往前蹭。

我大致计算过,如果 11:30 我就下班出来,正好是去吃饭人最多的时候,在电梯中转层排一次队,在食堂再排一次队,到我坐下来吃饭时,至少半个小时以上。而如果晚点出来吃饭,会相对好一些,但是就要一直继续在座位上等至少 20 分钟以上,吃饭也可以少排 10 分钟。

我觉得已经在办公室坐了一上午,下班了还要继续装作忙碌的样子,不动地方,对我来说有点痛苦。而去吃饭,或者下楼,要经历电梯排队,也非常痛苦。除非厚着脸皮,早点下班,那时候人会相对少,但是我脸皮薄,也不想做这样的事儿,所以这让我一度感觉十分痛苦,内心难免抱怨这里的硬件设施资源不足,工作条件不好等等。

可是,后来我找到了和解的方式,找到了一种能让我自洽的方法。

既然中午下班后我不愿继续在座位上待着,那我就及时离开座位,我一般晚 5 分钟离开,可以避开人群的最高峰,也不用延时过久。排队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就找点事儿做。正好这个月的得到读书打卡是阅读金庸的作品,以往读书打卡我都是通过听书的方式蒙混过关,因为打开听书,你听或不听,只要播放时间到了,就算打卡成功。而在得到里,金庸的作品不提供听书功能,只能阅读,于是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开始阅读。

我问了一下 AI,让其将金庸的作品按字数短长排个序,我就选取从最短篇「越女剑」读起。年轻的时候,我没有读过金庸的作品,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而这次我有机会好好读一下。金庸的作品写得着实精彩,当我还意犹未尽时,这部短篇小说就结束了。于是我又开始读第二部「鸳鸯刀」,内容同样精彩。

就这样,我的心情安定下来,也不觉得排队枯燥了,只要拿着手机跟随队伍一点一点往前蹭就好了。因为金庸的小说实在有趣,我甚至开始期待每天中午的这段阅读时光,而且每次都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读着读着就可以打饭了。

读完第二部,我又继续读完了第三部「白马啸西风」,今天开始读第四部「雪山飞狐」,得到读书打卡也是每天超额完成任务,真乃一举多得啊!

这比一直坐在办公室等人少的时候再去食堂好多了,因为排队是站着,一定是比坐着更健康的,而且我多了阅读时间,吃完饭还可以有二十分钟时间下楼散步。这样的安排简直完美,让我觉得中午排队吃饭并不是痛苦,而是融入了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不再抱怨,不再焦急,我与排队这件事儿就这样和解了,我感觉生活很美好。

我想,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各种小麻烦和小问题,有时候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可以积极探索与问题和麻烦并存的方案,也许会就会用一个美好的结果中和掉不美好的部分,让小问题和小麻烦不再成为我们的苦恼。也许,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吧!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