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饮料,自古至今,无论是皇帝贵族,还是普通平民,都喜欢饮茶。
茶有很多品种,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种类繁多。我一开始也弄不懂这些区别,后来学了一点中医知识,大致懂了茶的温凉性质。中医认为,基本上茶都是寒性的,其中以绿茶最寒,而红茶性温。
茶能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是一杯好茶闻起来很香,也很解渴,比喝白开水有味道。虽然从广义上讲,茶也可以作为一味中药,但是总体讲茶性比较平和,是可以作为日常饮品的。
不同的人对喝茶是有不同的认知的,貌似高雅的人喜欢泡上一杯功夫茶,谈笑间酌一口热茶,就像是品味了人生百味,然后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普通老百姓喝茶就没那么讲究,大缸子倒上一杯,咕咚咚一饮而下,也觉得十分豪爽。
最近,我看到和菜头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喝茶与自在」,抨击了现在很多把喝茶这件事儿过于和文化挂钩的陋习。比如,品一口茶就要问你的感受,还要用那些生僻的词汇表达才显得懂茶。在茶馆里喝茶,总有打扮得很民族风的少女表演虚头巴脑的所谓茶道。归根到底,喝茶是一种解决饥渴的方式,再往上一点,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过多的文化色彩强行植入,总会让人觉得不自在。
现在确实有很多讲茶道的书和视频,把喝茶这件事儿越弄越玄乎,如何倒水,手法、姿势,那些讲究说起来头头是道,但都脱离了喝茶的本身。我觉得在外面喝茶只要遵守一点基本的礼仪就够了,而如果独自饮茶,那就更不用在意那么多讲究了,怎么自在怎么来。
伴随着茶道文化的流行,很多人对饮茶的器具也开始追求极致,花成千上万购置个茶壶、茶杯,泡茶只用专门的纯净水,而且要名贵的日本铁壶来烧水,再讲究点还要用木炭烧火。我最近大致浏览了两本讲茶道的书,里面把喝茶的器具和各种品茶方法、礼仪说得头头是道,没想到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啊!
我最开始饮茶的时候,完全是平民的方式,用一个大茶缸子,投入一些茉莉花茶,然后倒上满满一缸子开水,闷上盖子,等水温适合时,掀开盖子一饮而尽,好不痛快!我想旧社会在街头喝大碗茶的感觉也就是这样吧。
后来懂了一点点茶的分类,也尝试了不同品种的茶,我发现,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情,需要喝不同的茶。比如,我曾经十分喜欢的普洱茶,现在闻到那个味道就觉得恶心。曾经觉得寒性太重的绿茶,现在总想泡一杯喝,感觉特别芳香入脾。红茶、乌龙茶也是根据不同的心情有所选择,这也算是一种自在吧。
关于茶具,我也做过多次尝试,从最初的大茶缸换成陶瓷茶杯,又购置过陶瓷茶壶,之后又是骨瓷杯、玻璃杯,有大杯子,也有小壶小茶杯,当然都是价格不贵的乞丐版,贵的咱也消费不起,也觉得没有必要。
时间久了,我发现,所谓的茶具、茶,都是一个道具而已,喝茶时的心情才最重要,如果心情不好,多名贵的茶都喝不出感觉。
和菜头在文章里讲到:
什么是喝茶时自在的条件?我认为是距离厕所近,喝多了茶抬腿就能到。什么是自在的标准?我认为是可以一直喝到尿液变得透明,那就算是喝到通透。能够做到这个程度,或许茶叶可以打得过咖啡奶茶。
和菜头说得很风趣,但确实也是这么个理。我记得自己觉得喝茶最舒服的一次,是和老婆孩子在 Gaga 里,娘俩喝着喜欢的奶茶、水果茶,我不喜欢那些,就自己要了一壶凤凰单丛。那是我第一次喝这个茶,茶具也很简单,一个茶壶,一个茶杯。我自己自斟自饮,然后续了两次水,那一次我喝得浑身通透,身体畅快。
后来我自己买了凤凰单丛,却怎么也喝不出那个感觉了。我想,这大概是与当时的心情有关吧,生活中能够找到那种自在的感觉确实不容易,也许当时喝一杯白开水也是那种感觉。
所以,任何事都不要太纠结于其中,就像音响发烧友最后要纠结于电源是火电、风电还是水电,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就太不自在了。
自在,看似简单的一个词,想要得到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