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根据内容改编的电视剧名为「天道」),里面讲述几个音乐发烧友创业的故事。无论他们在商场上如何争斗,但无疑都对音乐都怀有一颗热爱的心。无论是剧中的大佬丁元英、音响店老板叶晓明、开汽车维修店的农村有志青年冯世明、以及靠倒腾光碟为生的刘冰等等。
我记得在九十年代,社会上确实存在着「音响发烧友」这个群体,那时侯很多家庭的家具里,围绕着电视柜旁边的都是一套落地式家庭音响。那时候我小,家里也没那个条件,没机会享受那样的设备,但是从小对音乐和声音感兴趣的我,一直是十分羡慕人家的。
我小时候喜欢收音机,自己动手拆过几台,也去广播器材商店买过扬声器,自己用木板制作音箱,在各个房间拉上线,在哪里都可以听到声音。直到上大学了,我才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随身听。结果由于没有经验,买的那台国产京华随声听,虽然功能很多,但不是立体声,练习外语听力倒还不影响,但是听音乐就差点意思了。
后来终于攒钱买了爱华牌随身听后,才逐渐算是真正的欣赏音乐了,当然只限于流行歌曲,但对我来说已足够。工作之后,有点闲钱了,开始购置一些耳机,欣赏音乐的条件显然比当学生时好多了。来到深圳后,电子市场上开始出现了 MP3,那时就开始热衷上网下载各种免费音乐资源。
这些年,听播客比较多,所以一直用骨传导耳机,音乐听得少了。直到这次追完剧后,又激发了我内心那个音乐发烧友的热情。我找出自己的各类耳机,开始欣赏音乐。
不知道是我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了,还是受到故事情节的一些影响,或者年纪大了耳朵不行了,反正总觉得听着不过瘾,那些听到的评价音响术语,好像都可以用来批判我的设备,诸如低音不饱满、没有张力、下潜不够、高中低音频展现不完整……
甚至我在想是否要配置一套专业音响,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品味,也不枉活这一生。可是,配置大件设备还是不大现实,占地方、扰民,最重要的是贵,太烧钱了。也许,弄一个高级一点的耳机还有可能,即便是苹果目前最贵的耳机,几千块钱也可以搞定了,但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有机会还是要现场试听一下啊!
不知是一时头脑发热,还是发自内心真正的需求。其实我对音乐没有什么太高级的追求,不像那些真正的音乐发烧友,说起设备来头头是道,谈论起音乐也是滔滔不绝,就像故事里丁元英对「流浪者之歌」不同演奏版本的评价,那才是真正的行家。而我,几乎没听过什么古典音乐,听流行歌曲其实也不多,喜欢的音乐里算是有点品味的就那两首,一首「卡农」,一首「加州旅馆」,是那种可以循环播放,我百听不厌的曲子。
听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沉心静气,除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外,内心的平静也十分重要。而我这种每天面对世俗中的各种嘈杂噪音之人,能否有多少机会真正静下心来品味音乐,也是一个问号。
达到音乐发烧友的水平,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技术方面,需要好的设备器材,而这个东西就是个无底洞,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另一个是自身的音乐素养,自己的阅历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否深刻体会到一首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
这样说起来,其实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没有那么简单啊!但那是对需要达到一定境界的音乐爱好者的要求,而对于我等俗人,只要有个差不多的设备,能够听到咚咚的鼓声、清脆的乐器声、以及圆润的人声就够了。管你听不听得出那么多内涵,只要自己满足,自己开心,一切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