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究竟应该谁负责

2024.04.20

裁员,或者现在经常被称为的「人员优化」,是目前职场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在企业发展面临问题、个别业务或部门需要调整、以及个别员工不适合公司和岗位要求时,主动淘汰就成为公司的一种必然选择。

正常来讲,用人部门是人员使用和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我们也经常说「直线经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所以人员需要优化这件事情,也必然应该是用人部门领导直接负责。

用人部门负责人是对员工情况最熟悉的人,最重要的是,对员工进行优化和淘汰是用人部门负责人最终作出的决策,也应该去负责推进完成。

可是在现实中,很多用人部门会将这个责任推给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关于人员的处理都是 HR 的事情,用人部门只管负责提需求,具体执行操作与自己无关。

那么到底这个事情应该由谁来负责呢?在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管理传统,我待过的几家公司也有各自不同的做法。

P 公司属于集中管控模式,HR 的权限很大,在用人问题上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在人员招聘阶段,决定能否录用的最后一个面试官是 HR 人员,内部晋升的最终决策权也是在 HR,所以面临人员优化、淘汰问题时,也必然是由 HR 直接负责,这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因为 HR 剥夺了用人部门的很多权利,自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可是大部分公司其实没有这样的清晰界限,很多事情的处理取决于公司的传统,或者相关管理人员之间的博弈,最终形成「以前都是这么做」的模式。

C 公司在行业内不大不小,公司处于业务发展和不断进行新探索的阶段,整体战略上会更更加注重业务管理,相应的业务部门就会有较大的话语权。但同时,业务部门精力主要在业务开拓,对内部管理相对不那么重视,业务干部的自身管理能力也有限。

所以在 C 公司内部,HR 部门的话语权相对较小,虽然是由大领导直管,但和业务部门遇到分歧时,大领导也必然更倾向业务部门一些。在人员招聘过程中,HR 部门只负责基本情况的把关,最终录用决策权在用人部门。人员晋升,基本是以用人部门分管领导意见为主,HR 虽然会制定一些基本规则,但很多时候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都会以特殊情况为由进行特殊处理。

在人员淘汰时,C 公司的做法就是在用人部门作出决策后,直接通知 HR 部门去执行,包括和员工的面谈、赔偿金额的确定以及各种手续办理以及善后工作,用人部门负责人都躲得远远的,好像这个决策与他无关。

我在 C 公司处理类似事情时,甚至还遭遇到用人部门负责人倒打一耙。本来是他要淘汰员工,我们帮助其去处理,他怕得罪人可以理解,但还想在员工面前做好人,把责任都推给 HR,甚至和员工说补偿条件他去争取了,是 HR 不同意。这件事让 HR 处理起来很被动,最后只得投诉给大领导,把用人部门负责人批评了一顿,但这种习惯和风气已经形成,已成为一种公司管理的文化,想要改变确实很难。

我在 Y 公司处理这类事情时,感觉就比较顺利,相关的流程也更规范,部门间的分工合理,配合起来也比较顺畅。

一般当有类似需求时,HR 会从专业角度首先提出风险和建议和用人部门商量。在确定用人部门最终决策后,HR 会进行相关方案测算,并将相关方案和注意事项提醒提交给用人部门负责人。

用人部门负责人首先会和员工进行一次面谈,第一次面谈是表达初步想法,也倾听一下员工的诉求。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一次就谈成了,接下来就是 HR 跟进签相关协议。

如果一次谈不成,第二次用人部门会直接摊牌,并沟通赔偿方案。如果就赔偿问题员工提出很多细节,HR 就会直接去面谈,解释相关政策和具体算法。

之后可能是一个拉锯战,HR 和用人部门保持信息畅通,随时同步进展,直到谈成最终协议。如果推进困难时,也会请更高一级领导出面协助。

我觉得这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流程,其实人员优化这件事并不是用人部门或是 HR 部门单个部门的事儿,这需要密切配合、互相协作,有时也需要公司高层在必要时予以支持。

互相推卸责任,单独由一个部门去处理,都可能会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反而会令事情更快地解决。在离职谈判时,员工和公司看起来会成为对立方,那么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必然也要团结一致,而不能成为员工钻空子或拖延时间的工具。

以上只是从裁员这件事本身公司内部职责划分进行的分析。但实际上,从员工的角度看,被优化是一件影响重大的事情,可能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也可能会给个人或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作为 HR 在处理类似事件时,除了保持专业立场完成公司的任务外,也要注意从员工角度进行适当的人文关怀,不要激化矛盾,对员工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这才是一个 HR 全面职责的体现。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