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培育出了几个子公司,都是在原来各个业务团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然是独立的公司了,很多职能也就开始逐渐配备起来。
以前大家都是一个公司的,中后台职能很自然地会全部支持。后来,各个子公司成立了,业务团队首先落实到了各个子公司,由于发展初期资源有限,中后台职能还都是原来的团队统一支持。
因为属于不同的公司,而且子公司都是合资的,并非全资子公司,收入和成本都需要划分清楚,中后台职能的服务自然不能白白付出,于是就开始了收费。
怎么收费?无非两种思路,一种是把现在所有中后台的成本在几家公司中分摊,可以按照业务规模、管理幅度或人员数量采取不同的分摊比例。但是,这种分摊不一定合理,其前提是中后台的成本是合理的,如果人员冗余,成本还要下面的子公司全部分摊,好像就不合适了,但是怎么判断成本是否合理又是一个难题。
另一种收费思路,就是按照重置成本来计算。比如,每一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必备的,而财务职能必须要配备一个会计、一个出纳,那么市场上招聘两个员工需要多少钱,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应该分摊的财务管理职能费用,同理其他职能也可以这么计算。
这么算也会产生问题,子公司会说财务是需要两个人干,但是这两个人并不一定完全干财务的活儿。我这么小一个公司,人员肯定要综合起来使用,比如会计可以兼作一些产品职能或财务尽调、风控等职能。而出纳岗位,自然也可以兼作一些人事、行政岗位的事情。
而且,既然各个公司的中后台职能统一管理,那么必然要有规模优势,要比市场上重新找人更有成本优势才行,否则我还不如自己招人呢?还有一点,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期的时候其实对各个职能管理的需求没有那么大,还是以业务为主,也没必要按各功能都齐备来配置岗位。
这件事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需要取一个平衡点。最终,我们采取了按一定收入比例打包计算中后台服务外包的收费标准。比例是固定的,在公司发展初期,收入比较少,相应收费也不高,但是当企业发展大了,收入增加了,收费自然也就高了。这也体现了对业务的扶持,以及业务做大后的反哺。
当时,几个子公司都处于业务起步期,收入没有多少,这个方案当然对他们有利,也就顺利通过,执行了两年。
子公司业务开始发展了起来,也有了一些收入。中后台的职能看起来是大多是服务职能,但不可避免也会承担一些管理职能,甚至由于是股东单位的部门兼任,有时候又有一点监控的意味。这时候,子公司的总经理就开始感觉不自由,公司日常很多经营的事情好像自己说了不算,要受制于股东单位的职能部门,因为他们本身就有服务和管理两个职能。
于是,子公司就开始提出要自建职能,尤其是离业务比较近的一些职能权限,一定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公司开始一场中后台职能做实的运动。
很快,产品、风控职能最先独立运作,财务职能也开始要求独立,印章也要去自行管理。
经过多轮讨论、博弈,公司的大方向还是要放权,毕竟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大股东也要遵循公司治理的原则,不能什么事情都要包办。虽然这样,公司整体的成本肯定要上升了,但是不同经营主体只能对自己负责,合资公司的事务要自己的董事会决策。
公司的中后台不再给子公司提供服务,人数自然就相对偏多了,于是只能开始在公司内部转岗消化,或者考核调整、淘汰了……
人力资源的日常工作主要还是提供服务的,一开始各个子公司也没有想着自己这块职能独立,毕竟有些操作还是需要一些专业基础的。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核心的工资、奖金发放职能还是放在自己手中更好,于是也陆续提出自建团队。
公司老领导退休卸任后,继续全职到其中一个子公司任职,基于原来的合作和信任,HR 的工作她还希望我统一帮她管。管了一阵之后,也效仿其他子公司把工资发放拿过去了,让负责财务的同事接手,其他职能我还继续承接,但是收费标准怎么定?
我原来想着大部分日常工作都他们自己做了,我要做的更多是配合领导搞一些机制建设,而且对我来说更多是继续跟着老领导学习,所以没多想,就制定了一个比较低的收费标准。
结果,在一个会议上,新领导说到制定子公司职能外包服务收费的标准时,明确提出要客观、合理,尤其是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比较要公平,还拿我这个职能举了例子。其他子公司需要的日常服务,我团队的其他同事就可以配合了,而老领导需要的配合工作,需要我亲自去做,而我和团队同事的成本标准肯定是不一样,那么在制定向子公司收费的标准时,就需要考虑这个因素,不同子公司之间要平衡,可比较。
我理解新领导的想法,一方面觉得我这是输送利益,给老领导的公司多干活少收钱,另一方面我的精力总要分一部分到老领导的公司,他肯定也觉得不爽。
其实,我自己也不愿总处于这种两难境地,多头领导确实是令人比较难受的,领导之间的矛盾又很容易引火上身,我又不好意思拒绝老领导的要求。于是,借助这个契机,我及时找老领导进行沟通,希望她能明确需要我配合的职责内容,也把新领导的要求说了,希望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
老领导最近也对新领导的多疑表现有所不满,也体会到我的难处,她自己本身又对 HR 管理很在行,于是最终讨论下来,就完全自己做,不需要外包给我们承担这个职责了。
这样,虽然会让新领导觉得我的工作量减少了,但是少了很多可能的啰嗦事儿,我还是觉得不错的。借助这样一个契机,终于解决了一件烦恼的事儿。
人力资源管理到底有多重要?我干了这行二十多年了,其实也没有完全理解到。刚入职场时,觉得这是一个专业活儿,所以不断学习一些技术,并且发现确实也学无止境,做精深了需要对业务有透彻的理解,需要懂财务知识,从报表里找数据测算激励机制等等。
做了管理岗位之后,又觉得公司的经营管理好像都与 HR 有关,尤其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老板也习惯我沟通协调各种事情,所以职能领域不断拓宽,很多事情已经不是 HR 自身的事儿了。
但是,如果换一个公司,换一个领导,又对 HR 有不同的理解,口口声声称你为所谓的「人力资源部老总」,但其实在他的观念里就是一个官僚机构以及日常流程处理机构,和业务管理本身并没有大的联系。
这其实也不需要迷茫,不同公司对同一职能有不同定位,和公司本身业务有关、公司文化有关、管理体制有关,也和领导人自己的想法有关。无论怎样,去适应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领导、以及过程中不同的变化,才是做好 HR 工作的最重要素质。
HR 工作有没有价值?肯定是有的。基础工作的价值是不需要讨论的,而那些基础工作之外的,可能给公司管理、公司文化带来的价值又是不好衡量的,而且在不同的公司又是差异很大的。所以,也没必要纠结于此,如果老板真觉得没有价值,那么也只能去做其他有价值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