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和面试

2022.04.08

最近几天密集面试一些人,感慨现在找工作的简历越做越专业了。我知道其实这里面也有一门生意,招聘网站也会推出这样的服务,甚至也有 HR 人员兼职做这样的工作,专门为求职者的简历做一些美化,让企业看起来的感受更好,也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

比如,我们一般比较忌讳的频繁换工作的人,在制作简历时就会刻意回避这一点,时间较短的工作经历不写上去,而且会根据应聘岗位的特点,突出一些重点。所以现在看到的简历有些千篇一律的感觉,格式和内容好像都差不多。

但是,毕竟每个人履历是不同的,简历可以适当美化,但不能造假,因为一旦这样做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你可以略掉部分工作经历,但是不要把与其相邻的两份工作时间延长,看起来可以衔接上。那样虽然可以蒙混过关,但是后面做背景调查的环节中,就很容易暴露出来,这样即便之前沟通得再好,也会因此被一票否决。

总结起来,我现在看一份简历和面试过程中,会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 学历背景和专业资格。这些是硬杠杠,尤其是本科学校的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必备的专业资格是否具备,也是硬条件,进一步看是什么时间取得的资格,也可以说明其学习能力。
  2. 工作的连续性和换工作的频率。我们当然希望候选人是稳定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很稳定,像日本传统企业那种终身雇佣制,那我们就无法从社会招聘渠道引入优秀人才。因此,这里说的是相对稳定,我觉得在一家企业至少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时长,才可以获取相关的工作经验。如果是只有一家企业工作经历,且时间很长的人才可能很理想,但也要看其工作业绩以及本次换工作的原因。也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其他的企业,即便招聘过来,可能也不一定会很成功。
  3. 第一家工作的企业。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每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一个规范的企业会培养出职业素养相对优秀的员工,因此第一份工作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也是我选择候选人很注重的一个经历。
  4. 相关工作经验。这个因素没有排到前三,并不是说不重要,是因为基本上能够拿到的简历或多或少都会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无论是自己投递的还是同事推荐的。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同公司可能无法完全适用相同的工作经验,只能是大体上相关,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只能部分参考,还要看候选人与相关岗位要求的能力是否匹配。
  5. 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我会关注候选人之前转换工作的原因,判断候选人职业选择的倾向,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每个人在转换工作时一定会思考一下自己下一步的职业规划,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情况认识清楚,并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定位清晰,而不是一味迎合应聘企业的招聘需求,这也关系到未来进入到公司以后的稳定性。
  6. 个人基本情况。籍贯、政治面貌、婚姻状况等等,有些比较不符合常人发展规律的情况要重点予以关注,比如高龄未婚,是否在性格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的,就要进一步判断。

其他方面,一般我会在面试沟通时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深入交流,也没有一定的规则。

我认为,面试并不是一个考试,更准确的说是一个面谈交流,因为不是谁考谁,只是互相了解,互相判断彼此是否适合的一个过程。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候选人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所以像是一个考试,只是企业在选择自己,而自己处于被动选择的过程中。但事实上,确实不是,双方都有主动权,只是候选人为了某些条件愿意屈服而已,候选人一定要确信自己有对不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有说不的权利。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