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

2025.03.02

周五上午,微信里收到一条群发消息,是我一直关注的 HR 协会在招聘工作人员的内容。招聘分全职和兼职的工作人员,兼职工作主要是协助项目短期工作。

我关注这个协会有几年的时间了,前年还参与了其中一个培训项目。除了专业对口之外,我更感兴趣的是办公地址离家极其近,出小区马路对面就是,从家里出发 10 分钟就可以到达。

之前我作为一个参与者,也在暗中观察这个协会,其中也有过想法,未来找一个类似的工作。工作内容有趣(经常有各类培训可以参加)、工作压力应该不大,而且离家这么近,这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场所。

当然,这样的机构薪资待遇肯定比企业差很多,而且只是一个行业性民间组织,不像政府机构,也没有太多权威性,开展工作也不一定容易。

不过,对于我目前的状态,如果可以兼职,偶尔参与一下工作,干一些简单的活儿,不管挣多少钱,也算是一个经历,也说不定可以找到新的职业发展契机。

于是,我迅速联系了协会工作人员,表达了想参与兼职工作的想法。但是,很长时间对方都没有回复。换位思考一下,我想人家肯定是因为不知道我的具体情况,不好判断。我迅速找出自己的简历,打开 AI 助手,把招聘信息和我个人的简历都传了进去,让 AI 帮我分析,并制作一个简化的简历。

我根据 AI 给的建议,稍作修改,就把简历发送了过去,并简要说明了情况。这下子,对方终于有了回复,并且约好了下午见面。

这样的面试比较简单,我想只是一个基础的助理岗位,没必要做什么面试准备,穿得也比较休闲。提前 15 分钟,我出门,结果到了楼下,时间还早,还溜达了一下。

掐着时间,我准时到了协会的办公地点。这个地方其实我来过,上次培训完,来领资格证书的时候就是在这里,我对会长也算认识,虽然她不知道我,毕竟她在明处我在暗处嘛。

协会的办公地点比较简陋,进门一张长条桌,可以开会使用,靠窗的地方隔开了三个小房间,会长一间,工作人员一间,还有一间放了几个椅子,算是接待室吧。会长办公室有人在,就安排了旁边房间的小姑娘接待。

小姑娘给我倒了杯水,然后坐下来和我聊了两句。可能她也是比较紧张,也没有太多的话,就匆忙离开了,我就自己在那里等待。

和会长聊天的是一位女士,房间门开着,谈话内容听得一清二楚。一开始,我以为她们在探讨业务合作,貌似挺高大上的。后来,才听出来,她也是来应聘兼职的。不过,她是有工作的,也在做类似的 AI 项目,应该是一位营销人员。最后,谈到具体工作内容时,感觉她的目的性太强,她来时为了开发自己的客户,通过协助活动认识更多的人,但一些具体工作她又做不来,基本上是不符合用人的要求的。

她们谈了很长时间,营销人员的口才不得了,会长老人家也是滔滔不绝。等了半个多小时,工作人员有点不好意思,来了一次,说如果我等不了可以下次再约时间。我倒也是闲的无聊,说没事,听她们聊天也可以提前知己知彼。

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才轮到了,那位女士终于结束了谈话,互相加了微信,说以后有机会合作,就离开了。我最近在使用 GET 笔记,正好更新了新功能,就想着测试一下会议录音,面试之前我悄悄打开了。

根据 GET 笔记 AI 的总结,本次会议围绕AI时代人力资源协会的兼职岗位需求展开,同时深入探讨了AI技术对人力资源行业的影响及协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会议内容涵盖了求职者背景与动机、协会工作内容与需求、AI技术对人力资源行业的影响、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探索、求职者与协会的匹配性探讨、协会未来发展方向等等,由于后来娃放学给我打电话,会议录音被迫中断,不过内容也基本就这些。

整个交流过程有几点体会:

  • 会长是一位女士,年纪应该早就过了退休年龄。据她自己讲,自己是从政府出来的,做过培训,所以有很多政府资源,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其实协会对她来讲,就是一次创业,这样的机构本市还有其他两家,但自己感觉做得不错。创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价值,对个人来讲就是有一定的收入,所以我感觉她还是有一些商业思维,单从雇佣兼职人员来讲,确实懂得节约成本。
  • 会长还是具有很强的学习精神的,毕竟做培训出身,也会接触了很多前沿的知识。对于近期热门 AI,她也是抓住机遇不想错过,在协会工作规划中明确的业务方向还是和时代紧密结合的。她个人在学习和使用 AI 的方面还是比较努力的,比一般人更能深度理解 AI。但是对 ChatGPT 比较有执念,甚至对 DeepSeek 也产生出不屑的情绪,觉得外国的东西就是好。问我为什么不坚持用 ChatGPT,我说续费麻烦,还要翻墙,她说没这个问题。原来她用的是国内套壳的服务,其实也没多么高端。
  • 我自己其实也是一直关注 AI 的发展,也自己不断学习的,自认为也是很努力的。但是在会长面前,总觉得她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对我这样从企业出来的、并且这把年纪的人,天然地打上了不思进取的标签,还说早晚会被企业裁掉,让人听起来不太舒服。
  • 虽然她一直强调,从企业到协会工作需要思维的转变,但我总觉得她这是对企业工作的贬低。我对其制定 HR 行业的 AI 标准提出了一点不同意见,我觉得 HR 这个领域发展这么多年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标准,必须结合企业实践,AI 时代也一样,她立即反对。感觉她可以从上至下,借助政府和学院派的力量就可以制定这样一个标准,成为行业的标杆。后来我觉得没有争论的意义,就不再反对。但是,对于这种没经历过企业实践的人,是很难理解企业 HR 管理的实际需要的,她的经历让她觉得政府的人最牛,其次是学院的教授牛,从未把我们这种企业实干出来的人放在眼里。
  • 因此,我觉得这位老人虽然学习能力强,也强调心态开放,但是自己在实际认知上并未做到这一点,有一些固执,喜欢用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她的自信和赢得的尊重,来自于她的年龄、资源和过往经历,如果换做他人,或者在我所在的企业,我会不屑于和其交流。

停止争论之后,我就很少发言,就听她滔滔不绝地演讲。倾听也是一种力量,让她觉得被尊重、被认可。作为被面试者,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总体上,她对我还算满意,她也需要一个有企业实践的资深人士协助她做一些统筹规划及落实的工作,也可以帮她带一带年轻人。但是她的满意更多来自于对我学历的认可,对中国教育和高考制度的认可,我觉得还是停留于表面。

谈到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专家库建立中的信息整理公示、培训项目的宣传以及近期一个大型活动的组织,比较具体,我也完全可以胜任。但是,我问到工作时间时,他是希望马上开始全职工作三周。我提出异议,认为这并非兼职,相当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劳动合同。她听到劳动合同这个字眼很敏感,立刻予以否认。她承认职责描述不准确,用「临时工」可能更合适。好吧,临时工就临时工,没想到我可以做一份临时工的工作。我问具体待遇,她说按天来,比如一天 300 元。我对待遇并没什么高期待,不过这个水平也就相当于研究生毕业实习的价格。

谈完这些具体内容,基本会谈就可以结束了,我问如果可以,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她说下周一,我说跟谁联系,她说加她微信,态度淡了一些。

客观讲,我还是比较希望有这个机会工作一下的,毕竟工作的内容是我能胜任,且工作量不大、离家又近,与我近期关注的 AI 和 HR 结合创新也很密切,也可以为自己 GAP 这段经历写上一点有价值的内容。

可是,与家人商量之后,也自己冷静想想,我其实对坐班这样的工作形式还是持保留意见的。我已经喜欢上了自由的生活,如果工作,最好也是灵活办公、居家为主,自己安排时间才好。对于我这把年纪的人,还要去那个破旧的办公室被一天天看着工作,我实在有点无法接受,也觉得这个临时工做的有点悲哀。

如果我接受这个工作,那么就意味着每天无法从容地去跑步,也无法放松地在家享受生活,更无法随时出门,也没法安排旅行去看春天的风景。换到的是每天 300 块钱工资,和一段可以写到简历上的经历。

如何衡量这个得失?如果要继续坐班的工作,我就没必要裸辞,或不如找一份正经的工作,我爱的还是自由。在我能够自由的前提下,我愿意承接一些工作,如果没有自由,好像也就没有太多的意义,说不定又要体会一次痛苦的职场生活。

想想,还是算了吧!虽然失去了一次很好地机会,但通过这两天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也算是值得了!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