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课(3)生命如此不同,要用想象力去理解

2020.09.17

用好奇心去看见,不光是看见自己,还有看见孩子,主要是要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认知的局限性和认知陷阱,而通常的焦虑情绪都是源于此。

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反观自己或思考别人为什么会有不同想法时,就可以从自己的认知陷阱里跳出来,也可以用好奇心去看见,看见自己为什么有这样想法,以及孩子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行为。

当我们的观察越来越接近真相的时候,才可以继续寻求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怎么去养育孩子。

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性之后,就要想办法学会理解孩子,这里就开始需要一些工具和思维方式。

孩子大脑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大脑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大脑神经元的连接从 2 岁之前的迅速发展,到之后的修剪、完善,最终达到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与成人不一样的,体现在具体思维过程中的不那么稳定、有效。

同时,也不要认为大脑可以控制所有的行为、举止,那只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期待而已,成人也无法完全做到。

大脑的运作模式非常复杂,大脑并不是可以控制一切的,包括控制一个人的言行,任何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决策机制。

大脑的三个结构会相互起作用:

  • 前额叶皮层:理性思考
  • 基底核:奖惩判断
  • 小脑:原始的反射、运动

这三个结构负责不同职能,相互配合才能运作。在思维没有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模式前,知行不合一是肯定存在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前。

比如,当孩子学习的时候,经常会乱动,为什么会这样?当大脑接受智力挑战,同时也会调动小脑,自动启动运动系统,所以会不自觉地去动。如果此时家长要求孩子控制身体不动又要去思考,这其实是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生命如此不同,需要去理解

更复杂的是,每个人的大脑又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不同的。比如蒲公英和蝴蝶兰养育的方式是完全不同,我们收到的种子或孩子的类型是我们决定不了的,是否能够养好,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了解。

有一些相对比较特殊的神经认知方式,比如共情反应异常、对威胁高度敏感、神经反应抑制异常、奖惩判断异常……

这些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不是不好,而是怎么去理解孩子的这些特点,给予不同的养育方式。

比如,敏感的孩子有很多行为别人是不容易理解的,因为他们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比如气味、温度、空间、表情、动作等等。我们是不是需要把一个敏感的孩子养成不敏感的呢?还是需要让孩子了解和接纳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质呢?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都是不一样的,怎么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家长最重要的功课。

想要种好一盆花,你不是折腾花。而是需要了解你种的花,想办法提供花需要的环境。当你真正了解了花,才能提供需要的环境,养育孩子也是一样,而你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思考

你对孩子的行为有了什么新的认知?
你之前对孩子的行为存在什么样的误解吗?

内容来源于张旎老师在「BOX 定投践行群」分享的「三周提升养育能力」网络课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