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剧,刚看完了「城中之城」,一开始主要是为了看于和伟的演技,后来发现这部剧是关于金融行业的内容,更有一点亲切感。
总体来讲,这部剧的情节算是比较紧凑,几条线索的穿插和关联处理得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剧中有很多金融行业的知识,以及很多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 还是很值得观看的一部剧,难怪被央视一套播出。
我自己在金融行业 20 多年,和剧中主人公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对剧中很多金融行业的语言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我确实没有真正在银行业工作过,通过这部剧还是了解了一些银行业务的内容,还是比较有收获的。
剧中有两条从业人员的主线,一条是中年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已经成为骨干,掌握着重要的资源,占据着重要的职位。另一条是刚刚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对行业有美好的憧憬,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编剧给剧中人物起名字还挺讲究的,于和伟扮演的赵辉,预示着不是白、也不是黑,而是灰,有阳光的一面,也有见不得阳光的一面。苏见仁这个名字过于直接,但是总体来讲其实这个角色还挺讨喜,可能也是很多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富家子弟、风流倜傥,特别注重感情,是个性情中人,但也非常容易被人利用。陶无忌名字起的也直接,有理想、有抱负、正直、执着,和苗彻一样,做事情就是彻底弄清楚。晓慧,聪明伶俐,但只能是耍点小聪明,虽然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最终不劳而获的空中楼阁还是塌陷了。
金融行业是离钱最近的行业,也是最危险的行业,因为这里的利益太大了,甚至为此要搭上人命。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人们自身的贪念,总是妄想着财富不断增加,以至于不择手段想获取更高的利益。
事实上,很多商业合作确实有灰色地带,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只要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基本就不会有问题,但是这里面也为实际操作的人员保留了一定的空间。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总有很多灰色地带,但是做事不能突破底线,也不能因为一次的侥幸,就想着继续铤而走险。
赵辉是一个有理想的从业人员,虽然业绩卓著,但是凭靠真本事就是不能顺利坐上行长的位置。最后,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将竞争对手打倒,才得以成功。虽然对手有自己的问题,但是通过设套让对手暴露,不得不说也是不光彩的事情。虽然赵辉可能更适合行长的位置,对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也是好事情,但现实中,不通过这样的手段,他确实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不得不说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
虽然赵辉很理智,但是面对自己多年的大哥,也不得不作出一些情感战胜理智的决策,虽然试图尽量合规合法,但没想到大哥贪得无厌,设下各种圈套拉他下水,这样的大哥真的早该划清界限。但人总是有情感的,尤其是对自己有恩的人,只得一次次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可是吴氏父子没有一点道德底线,甚至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杀害别人,在保证不会再犯的情况下,又试图杀害无辜者灭口。赵辉终于忍无可忍,将吴氏父子举报,自己也感觉无法面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赵辉算是一个不错的银行管理者,如果不是吴氏父子的因素,可能会作出更大的业绩。但是,既然自己的命都是人家救的,为此付出 8 年牢狱生活,也算是一种补偿了吧,如果吴氏父子道德水准再高一些,也许大家可以互相成就。
剧中的陶无忌一开始的戏份我还是比较喜欢,但是到后来,我就不大喜欢这个角色了。过于聪明,利用一些小把戏,让人觉得很容易被算计进去。比如,他帮蒋芮认识赵辉而设计的场景,真是尽显其狡猾之处。到后来,这个人物的剧情我觉得有些生硬,而且这个年轻演员的长相和演技让我越发不喜欢,我还是更喜欢老戏骨一些。
苗彻这个角色很率真,和苏见仁一样,都是个性鲜明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谢致远夫妇过于阴险,虽然也算有一些智谋,但是道德底线过低。赵辉算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人,但是于和伟的戏看多了,也不像当初那样迷恋了,总觉得还会有一些瑕疵,或者看多了的厌倦感。
这部剧最有教育意义的是最后部分,尤其是二级市场部分很精彩,对于幻想着通过炒股发财的散户来说警示的作用非常强大。剧中的情节设计和表演很真实,你永远不知道一只股票背后被人如何操纵,散户在不知不觉中被人收割,资本市场就是这么得残酷。
回头想想,现在生活状态挺好的,远离这个行业,远离这些是非,过自己平淡的日子。当初,为了完成公司裁员目标歇斯底里的嚎叫有什么意义?如果真碰上道德水准更低一些的,难免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对我报复,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啊,想想这些都后怕!